南宫NG·28编导:徐钲佯 编辑:江旭波
近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中,金梧桐中国餐厅指南评委会主席、粤菜名厨麦广帆被问及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他回应称,机器人只适合做洗碗、扫地等基础工作,做菜和送餐都由人来完成更具备温度和情感。“机器人做出来的菜,它没有感情在里面,没灵魂。”
南宫NG·28编导:徐钲佯 编辑:江旭波
近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中,金梧桐中国餐厅指南评委会主席、粤菜名厨麦广帆被问及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他回应称,机器人只适合做洗碗、扫地等基础工作,做菜和送餐都由人来完成更具备温度和情感。“机器人做出来的菜,它没有感情在里面,没灵魂。”
南宫NG·286月29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一段长达一小时的视频,展示了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植入式设备,受试者不仅可以通过意念操控虚拟机械手,渐冻症患者还可以借助脑机接口和外界重新建立交流。
视频中,Neuralink展示了最新研发的N1植入体和配套的R2手术机器人。N1芯片尺寸如硬币大小,通过无线充电技术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植入后可实时捕捉大脑运动皮层的神经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指令。
目前,该设备已在7名受试者,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中完成植入。这些曾因疾病失去行动或沟通能力的群体,如今平均每周使用设备超50小时,峰值时长突破100小时,近乎覆盖所有清醒时间。
脊髓损伤患者Alex在演示中通过意念操控特斯拉Optimus机械手完成了抓取、拧瓶盖等精细动作。同时,还能用意念玩《马里奥赛车》,操作CAD软件设计3D零件,未来将连接特斯拉Optimus机械手实现更复杂的物理操作;渐冻症患者Bard则在丧失语言能力六年后,通过脑信号解码重获沟通能力,甚至能继续从事测绘工作。
视频中,Neuralink还公布了未来几年的详细发展规划,其技术迭代将围绕电极密度、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展开:2025年第四季度计划在言语皮层植入电极,实现无声 “意图言语” 的解码,将思维转化为语音输出,为失语症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
2026年电极数量将提升至3000个,启动 “盲视”(Blindsight)项目,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并转化为电信号刺激视觉皮层,帮助失明者重获低分辨率视觉。
2027年电极数增至1万个,实现多区域植入以治疗精神类疾病;2028年电极数突破2.5万个,探索与AI的深度融合,构建 “全脑接口”,实现生物大脑与外部机器的高带宽连接。并最终通过脑机接口完全操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马斯克表示,人类本质已是机器人,脑机接口只是打通第三层思维带宽。未来通过多设备植入,比如同时在运动、言语、视觉皮层植入电极,人类有望实现对机器人全身的精准控制。
目前,Neuralink公司已成为全球脑机接口领域估值最高的公司。今6月初,Neuralink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突破100亿美元。
不过,脑机接口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日趋激烈,国际方面,由微软、亚马逊投资的Synchron已将设备植入10名患者;Neuralink联合创始人创立的Precision Neuroscience以非侵入技术获9300万美元融资;苹果则与Synchron合作研发脑控iPhone技术。国内方面,今年6月,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患者仅用2—3周的训练,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机构预计,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
南宫NG·28「电厂」获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即将开赛,首站比赛将于7月在江阴市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开幕,第二站比赛则于8月在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
ROBOCON大赛由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主办,并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担任指导单位。
赛事内容方面,两站比赛均将涵盖“飞身上篮”机器人篮球比赛、足式机器人挑战赛和机器人排球挑战赛。两站比赛均会开放三天时间,供各参赛队适应场地及训练。
首站比赛参赛队伍来自北方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共计78所院校,其中有56支队伍参与机器人篮球比赛、104支队伍参与足式机器人比赛、25支队伍参与机器人排球比赛。
ROBOCON大赛始办于2002年,是国内大学生赛事中最具技术挑战性和影响力的比赛之一,过往许多参赛者如今已成为国内机器人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比如大疆创始人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期间,曾于2004、2005年连续参赛ROBOCON,2012年起大疆亦开始资助ROBOCON比赛。
此外,轮式机器人企业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机器人底盘制造商松灵机器人创始人魏基栋等人,都曾是ROBOCON参赛者的一员。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曾与个人社交平台表达对ROBOCON的关注。
南宫NG·286月26日,领益智造(002600.SZ)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 ,并对外阐释公司在机器人业务上的产业定位 、核心优势、组装产线与产品,以及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开发的成果。
“公司将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通过业务拓展提升能力,为机器人赛道的发展提供支撑。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采访时提到。
根据介绍,领益智造的目标是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公司对机器人业务的定位是“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一,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二,全方位硬件服务;三,为机器人提供完备的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其中,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方面,领益智造对具身智能硬件业务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将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的核心零部件、模组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并实现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的系统性、全链路的“瘦身中心”。
领益智造副总裁、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杨新宇表示,公司将在制造优势基础上,应用到具身智能业务,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生态。
6月18日,领益智造公告称,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募投项目“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
这次方向确定,标志着领益智造在手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之后,正式进入“机器人产业链”。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除此之外,领益智造管理层表示,目前行业远未实现标品化。而由于行业尚未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非标准化产品需反复进行设计与生产投入。
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蒋萍琴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公司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如货物搬运、精密电子组装等场景。
据记者了解,目前,领益智造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并为客户提供从“底盘组装”、“升降模组与腰部组装”、“双臂组装”、“夹爪与头部组装”、“电气组装”、“标定”、“性能与疲劳测试”,到“外壳组装与打包”的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公司的灵巧手组装线也已实现量产。同时,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曾芳勤表示,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二者均对制造精密度、一致性有严格要求,且需构建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与体系化系统。在客户合作方面,公司坚持多元化,不会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谈及机器人业务的规模化节点,她指出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据了解,领益智造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期,双方已就意向订单达成一致,领益已向国创中心发出“百台”意向订单,支撑领益机器人“双百”计划的同时,双方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应用能力,并由领益为国创中心机器人提供关键零部件。此外,领益智造年内还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曾芳勤还提到,公司以“长跑思维”机器人赛道。作为全球硬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领益智造已成功参与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十万亿级赛道当中,而机器人产业被视为下一个十万亿级赛道,是公司必须跟进的。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跻身苹果供应链的企业,领益智造早在2009年就凭借Mac零部件供应正式成为苹果供应商。此后持续拓展产品矩阵,如今已覆盖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Air Pods等全系列终端,为苹果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及核心零部件。
而自2019年起,领益智造开始将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向新赛道迁移,如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业务。其中,2021年领益智造花了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95%股权,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时隔4年,领益智造再次启动汽车供应链并购动作。今年4月21日,领益智造公告拟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草案。本次交易完成后,领益智造汽车业务将实现从Tier2向Tier1供应商的转型升级。可见,在领益智造的未来业务中,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大板块将构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将带动前端原材料领域的发展机会。当前机器人行业存在大量新型原材料需求,部分材料甚至需要企业自主研发。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在三年之后有很强的可能性能够盈利,但游戏才刚刚开始—正如消费电子业务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积累,人形机器人赛道同样需要长期投入”,曾芳勤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