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 2025年7月28日,机器人ETF嘉实(159526.SZ)收平,成交5302.46万元。净流出1381.80万元(净赎回份额*单位净值),居可比基金第一。
资金流出也带来了份额的减少,该基金最新份额较前一日减少1050.00万份,跌破4.50亿份,居可比基金倒数前三。与此同时,该基金最新规模跌破5.90亿元。
南宫NG·28 2025年7月28日,机器人ETF嘉实(159526.SZ)收平,成交5302.46万元。净流出1381.80万元(净赎回份额*单位净值),居可比基金第一。
资金流出也带来了份额的减少,该基金最新份额较前一日减少1050.00万份,跌破4.50亿份,居可比基金倒数前三。与此同时,该基金最新规模跌破5.90亿元。
南宫NG·28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7月26日—28日,WAIC 2025在上海举行,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同台亮相,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的展示记录。与往年静态展示为主,今年的人形机器人能动起来了,格斗、跳街舞、打麻将、调饮料、做爆米花、搬运货品、康复训练等,各大企业的机器人在展会上“各显神通”。
从人形机器人展示的数量和技能变化来看,也预示着行业发展变革趋势。当下,人形机器人正积极探索商业化落地路径。
时代周报记者在WAIC 2025现场了解到,不少厂商已经获得了来自工厂、高校等多方面的订单。比如,银河通用机器人目前已获100家门店订单,计划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投用;傅利叶的目标是今年实现300台人形机器人的交付;星动XHAND1灵巧手也已被众多顶尖高校采购。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预测,未来3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无人零售、银行导览等厘米级精度需求场景落地;5年内进军工业制造,10年后或可实现家庭服务场景的全面部署。
初入灵初智能展台,公司工作人员就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有两大特色,分别为灵巧操作以及长程任务。灵初智能本次展出的所有机器人均以手的形态进行末端执行,机器人任务段是很长的,如麻将机器人在十几分钟的牌局中不断地跟人进行交互,摸牌、放牌、打牌,整个过程中涉及几百步任务。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灵初智能展出的麻将机器人可与现场观众共同完成30分钟以上的连续麻将对局,以毫米级精度完成摸牌、放置、碰杠等复杂操作,在与人类玩家的实时博弈中展现策略思考,动态构建决策链,自主完成碰杠等博弈决策。
本次大会,傅利叶则带来了即将发布的GRx系列第三代产品——GR-3,这也是其在公众场合的首次亮相。
作为傅利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Care-bot,GR-3创新性地引入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在功能迭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陪伴与情绪交互维度的体验边界。
傅利叶展台上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GR-3将于8月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至于预估售价暂时无法透露。”
除了GR-3的首秀,此次傅利叶展台的另一大亮点是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展示了公司在康复医疗领域从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到具身智能化的深度跨越。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具身智能康复港”以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了多模态感知、大模型、运动控制技术和康养场景需求,打造了最新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覆盖导诊咨询、上肢康复、认知康复、下肢康复和远程康复五大训练交互模块,实现康复训练、辅助照护与情感陪伴的一体化服务。
在本次WAIC中,星动纪元携旗下核心具身智能产品矩阵精彩亮相,通过星动L7、星动XHAND1、星动Q5三款产品的实景演示,展现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软硬一体化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
本次星动L7在WAIC2025现场展示了360度旋转跳、街舞Breaking等高动态动作。星动纪元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星动L7跟人是等高的。业内有‘高度高10cm,开发难度翻一倍’的说法,任何一环掉链子,都会让庞然大物摔倒或突然宕机。”
在展台现场,星动Q5型机器人的接待讲解、跳舞演示,诠释了“重新定义服务机器人”.目前,星动Q5已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等场所完成实训,能胜任导购、擦鞋、讲解等多样化任务,成为连锁零售场景的“新宠”。
在人形机器人各种技能变化的背后,厂家们的资本运作也明显增加。
宇树机器人于近日宣布已开启上市辅导,极智嘉则于7月9日登陆港股,成为“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成立于2024年9月的灵初智能至今“尚不满周岁”,不过公司背后的资方“大佬云集”。
在灵初智能的天使轮名单中,出现了智元机器人以及高瓴创投的身影。而高瓴创投在今年5月的A轮融资中追投。
傅利叶也在5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5月23日,傅利叶获A股上市公司润阳科技3亿元的战略融资,迎来了首位上市公司股东。而在今年1月,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等机构合计投资8亿元,共同参与了傅利叶的E轮融资。其在当时的估值已达80亿元。
星动纪元则成立于2023年8月,至今不到2年。公司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创始人陈建宇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7月7日,星动纪元完成了5亿元A轮融资,华映资本、海尔资本、鼎晖投资等参投。
在资本加持下,人形机器人厂家也在探索商业化落地路径。
近日,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中国移动子公司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在万联证券看来,这不仅是两家头部企业的商业突破,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转折。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即将迎来百台量产,标志着产品迈入商业化进程的新阶段;傅利叶目前已推出30余款智能康复产品,为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累计服务患者超百万人。同时,智能康复港在全国范围内已有300个案例科室,覆盖省市县社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
此外,目前,星动纪元已实现超200台产品交付,订单中50%以上来自海外,全球市值TOP 10的科技公司有9家成为其客户。星动纪元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星动Q5已经跟联想、海尔等大厂进行合作。
灵初智能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有几个大客户在做,但是因为处于保密期,所以还不能对外进行发布。”
万联证券认为,当前正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经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价格下探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还需攻克成本瓶颈。
南宫NG·28自从“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机器人3人制足球赛”“机器人自由搏击赛”这些赛事活动相继在大众视野中出圈后,机器人行业内外展开了一场关于机器人“整活”与“干活”的话题讨论。
一方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乐此不疲地剪各种视频做机器人“跑马拉松跑一半头掉了”“踢足球摔倒、踢空、进乌龙球”的“整活”段子,中间也有声音质疑各种机器人赛事里展示的“花拳绣腿”,距离人们需要机器人真正进入工厂、家中“干活”还很遥远。
但另一方机器人行业却有不同的观点。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是国内最早一批做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者——本科毕业于国内最早的双足机器人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期间,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机械控制理论奠基人Masayoshi Tomizuka。2020年受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邀请回国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当他决定创业写商业计划书时,尽管公司名还未确定,但已经定下目标:致力于打造通用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的通用智能。
在他的设想中,一款通用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必然是“干活”。现在展示机器人在各类比赛中的跳舞、做空翻、360度旋转等“整活”,是为了展示机器人在极限动作中平衡性、灵活度、稳定性等运动控制上的能力,进而也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但“整活”是为了最终“干活”,干活要求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速度和效率,之前整活展现的能力是做到做些目标的基础。
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星动纪元展出了旗下两款机器人:一款身高171cm、体重65kg的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与一款轮式底盘机器人星动Q5。在大会展台中央,星动L7不仅展示了360度旋转跳,还能现场大跳街舞,连续做扭腰、摆臂等动作。
除两款机器人外,星动纪元还自研灵巧手产品星动XHAND1,以及配套的具身智能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即“视觉 - 语言 - 动作”模型,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强调从视觉、语言感知输入到动作输出的具身智能模型)ERA-42。
“目前关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软硬件技术,行业内已经有了初步共识,但对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业内还没有共识。”陈建宇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的采访中对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这样说。
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内容经界面新闻调整)
问:具身智能机器人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陈建宇:我觉得是新的这一波技术开始形成了共识,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模型,包括像VLA模型,这些一两年前都没有怎么谈到的东西,现在大家都在谈。可以说在大的方向上形成了范式一些共识,此前比较前沿的一些方法,它的有效性现在得到了一些验证,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也有跟进。
接下来就是在场景应用阶段,场景应用我觉得还没有形成共识,虽然大家觉得都进工厂了,但工厂也是很大的一个范畴,汽车工厂也非常大,到底哪些场景、哪些任务适合机器人来做,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这个还没有形成共识。至于进入家庭,则是更难、更大的场景,需要更多时间形成共识。
问:星动纪元正在探索初步的商业化,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多久的路程?
陈建宇:我们现在主要往两个方面探索,其对应的是我们两款机器人。
有一款是星动L7,这是一款全尺寸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它的性能比较好,速度、效率、双臂负载,包括配合灵巧手的精度和力量,其实都参照了工业级的需求来去设计的。我们也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模块化设计。
比如说上半身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简配版,可能在某些方面能够更好地进行落地,这一块的应用比较多的是物流场景,比如说像分拣、扫码、聚焦上肢操作等等这一类场景,并且是用端到端的VLA模型,我们直接去控制它比较精准地完成这些任务,现在还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落地效果。
另一方面探索的是另一款产品:星动Q5。这是一个面向服务业的产品,它采用了拟人化设计,配备了五指灵巧手与轮式底盘,头部、腰部等方面的设计上拥有非常完整的自由度。所以它在进行一些生活化的操作服务,帮你递杯水,以及跟你进行非常拟人化的交互,这方面是它的优势,现在在一些服务行业的零售场景、门店都在进行落地的探索进程中。
同时,我们也是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主要是物流行业,还有零售门店行业,跟世纪金源、联想、海尔等合作方都在开展相应合作。
问:星动纪元有两款主力机器人,L7和Q5。服务场景用轮式底盘,工业场景用双足,行业内目前基于不同的功能场景,目前在形态设计上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陈建宇:到底用双足还是轮式,还是说甚至都没有下半身,直接用上半身固定的方式,其实还是取决于场景中的任务。
比如说,如果在3C消费电子制造领域,基本上大部分是坐在那儿,工人也都是坐着干活,不太需要移动,在比较小的固定工位就可以解决工作任务,这个时候机器人甚至不需要下半身。
如果说整个场景里面完全是平地,像商场超市里面基本上是平地,靠轮式也能够解决。
又比如说一些工业场景是不太一样的,很多工厂的工人需要上到一个台子上面进行操作,只要一个台阶就会把机器人卡住。像物流的搬运,从货车上面把货搬下来到仓库里面,需要上来、下去这样的动作。还有户外场景,比如说电站的巡检、化工厂的巡检等等,需要做很多的上下楼梯的操作,这些都需要足式。
所以说具体选择什么,需要根据场景的需求来定,而不是由难度去定,不是说我觉得轮式简单就用轮式,足式复杂就不用。技术是能够攻克的,主要根据场景来决定。
问:行业一些观点认为,去年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今年会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吗?
陈建宇:今明两年差不多,大规模商业化还没有开始。最迟明年内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现在也有很多在卖了,类似于真正做到大规模、高产值商业化,我觉得就是明年。
问: 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来说,多大规模算大规模的产出?有标准线吗?
陈建宇:我的标准线是万台,不是整个行业,是我们一家,这个基本上就是头部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水平。明年实际的出货,我觉得是有希望的,即使没有达到,但肯定是在路上了。
问:要在某些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机器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实现?
陈建宇:我们都是以人为对标,做到接近人的水平,并且做的这件事情确实又有实际价值,实际需求比较多。
问:今年很多厂商他们很愿意做一些面向大众的活动,比如像宇树通过打拳或者跳舞去展示运动能力,还有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足球赛,你如何看机器人行业的“整活”和“干活”?
陈建宇:其实很多人称我们是“六边形战士”,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我们也会在现场展示全尺寸机器人跳舞、360度旋转,这些是整活的阶段。同时我们也在展示干活,做的都是真实的场景,无论是在工厂内分拣还是扫码,还有生活的一些服务,也都在逐渐展现出来。
我们其实两个能力都具备,而且都是重要的,但现在整活最终还是为了要去干活。整活这一块主要是体现我们的能力,体现它能够有很高的速度、很好的性能,干活希望机器人速度快、效率高。前面这部分是后面的能力基础。
记者:你创办公司的目标一直是打造通用机器人,现在机器人这么火,到底这个行业在通用性上面真正的突破是什么?
陈建宇:这两年在通用性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两年前几乎没有一个VLA模型的概念。我们现在看到同一个模型能做多种任务,并且同一个任务,切换它的环境,切换不同的物品,给一些干扰,它都能够去适应和泛化,这个是之前没有的,两年的时间已经做到这样程度了。
当然,现在离我们所期待的泛化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至少已经在这个路上了,已经形成了机器人技术的背后整套模型、数据、机器人本体闭环的链路,这条链路已经开始滚动起来了。接下来再结合商业化的闭环,这个飞轮就会滚动得更快,会进一步加速这个事情。这也是在两年前还没有的。
从硬件本体上来说,两年前双足的构型和平衡都做得非常不足,我们现在也是能做到各种运动控制,人形整机的设计,进展非常多,并且达到了量产。
同时很重要的是一点是灵巧手的搭载,这两年也是进展得很快,包括我们的灵巧手也是在这两年期间逐步替代做出来的,能够真正派上一些用场,可以使用工具、灵巧操作。灵巧手也是机器人从专用到通用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应用。
问:星动纪元的商业化策略是什么?
陈建宇:我们是这样的,首先按照场景来看,我们是会先往面向企业客户B端,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先进入B端场景。
最早开始的商业化是面向开发者,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巨头企业,这批开发者都买了我们蛮多的产品,基于它们做相应的开发,这个是已经完成的商业闭环。
比如说工业场景,刚才提到的物流,有几个非常有价值的场景正在快速推进,还有服务,我们都有专门的产品形态去做相应的场景推进。
至于找到更强的应用场景、面向更大市场的商业化应用,我们已经开始在做一些事情。
问:公司已经出货的200多台主要什么型号?
陈建宇:三款产品都有,星动L7双足机器人、星动Q5轮式的人形机器人,还有星动XHAND1灵巧手,三款都有。
南宫NG·287月23日消息,越疆机器人(Dobot)日前成功完成定向增发,发行1910万股,募资总额达10.37亿港元,净募资10.22亿港元,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以及机器人价值链投资与深化全球化布局。